【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】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
(相关资料图)
【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】
作者:张立群(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华南理工大学校长)
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,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。世界科技发展历史与世界强国演变历程已充分证明,强国以科技创新为本,科技以基础研究为基。世界各科技强国均高度重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,法国、意大利和新加坡近年来的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均超过20%,英美高于15%。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约1951亿元,投入强度为6.3%,差距仍较为明显。
近年来,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,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已升至第11位,但与创新强国相比,原始创新能力薄弱、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,基础研究仍然存在薄弱环节。
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历史时期,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,高校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,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。高校既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,努力提升有组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;也要围绕带动科学重大发现和突破的前沿交叉问题,进行有组织的基础研究;还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自由探索研究,为原创性发现提供重要支撑。
围绕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,高校要积极探索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,进一步创新重大科研创新平台运行管理机制,促进学科交叉融合,夯实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平台,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。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的体制机制优势,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,强化与国家实验室、新型科研机构、领军企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,实现基础研究、应用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有效贯通,突破解决行业关键核心技术。
千秋基业,人才为本。高校要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,积极探索极特需的优才、偏才有效选拔机制,通过将前沿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知识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,为国家源源不断地造就基础研究后备力量。
为了支持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,要积极营造基础研究的良好环境,探索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多元投入机制、评价激励机制和支撑保障体系,加大基础研究稳定性经费投入。近年来,华南理工大学实施“人才队伍跃升行动”,完善“一院一策”人事制度,建立“精准靶向”引才机制,加大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大师级人才的引进力度,在广州国际校区探索实施“预聘-长聘”制度改革,引进由院士领衔的高层次人才数百人,其中80%来自全球前百名高校。同时,学校已经建成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,构建了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龙头、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为支撑的“1+N”基础研究平台体系,布局建设超级机器人研究院、绿色先进材料技术研究院等高端新型研发机构,探索实施“首席科学家”“揭榜挂帅”等科研组织模式,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《光明日报》(2023年09月07日 01版)
标签:
相关文章
截至8月31日,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2022/23年度玉米报告汇总金十期货9月1日讯,①阿根廷玉米作物状况评级较差为33%(上周为41%,去年29%);一般为45%(上周44%,去年55%);优良为22%(上周15%,去年16%)
截至8月31日,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2022 23年度玉米报告汇总
港股异动 | 嘉耀控股绩后涨近10% 中期净利同比大增40.2倍 电子烟分部高速增长助推毛利、销售额上涨
嘉耀控股(1626 HK)现涨9 84%报4 24港元,最新市值25亿港元。嘉耀控股主
大拆机!华为Mate 60 Pro芯片显示为麒麟9000s 实测网速达到5G
多位数码博主发布的拆机报告显示,Mate60Pro芯片型号为麒麟9000s。实测